丝袜ac在线网址|日本有码视频在线|阿v 国产 三区|久草av免费网站|中文欧美一区二区|日本欧美色综合网|爱妹AⅤ国产在线|在线视频a欧美日韩|欧美性爱国产在线播放|国产做a免费观看片久久

 
 

臺灣中天主持人盧秀芳:我的父親是志愿軍,參加過抗美援朝

文|避寒 2019年12月,臺灣主持人盧秀芳在節(jié)目里說了一句話:"我父親是志愿軍,參加過抗美援朝。" 這話一出,兩岸觀眾都愣了。 志愿軍的女兒,怎么會在臺灣當主持人?

眷村里的山東記憶基隆的軍眷村,房子擠在一起,巷子窄得轉身都費勁。 盧秀芳就在這里長大,家里永遠有股北方味道,大蔥、花卷、炸醬面。父親盧會亭,山東諸城人,1950年參加抗美援朝,在長津湖戰(zhàn)役中活了下來,1951年,他到了臺灣。

眷村的門,幾乎都不鎖。 父母忙的時候,鄰居會叫孩子們去吃飯,誰家有事,大家都幫忙。這些人來自天南海北,說著不同方言,過著相似的日子。 晚飯后,父親喜歡一個人坐在院子里。 點根煙,看天邊的云,有時候會跟女兒們講戰(zhàn)場上的事。行軍時怎么把鞋墊烘干,野外生火怎么不冒煙,遇到炮擊要貼地爬行。 他很少提戰(zhàn)斗細節(jié)。 講得最多的,是山東老家。 那些青山綠水,那些麥田和村莊,盧秀芳聽著聽著,對大陸產生了好奇。那是父親的故鄉(xiāng),按他的說法,也是女兒的故鄉(xiāng)。

1976年,盧秀芳從輔仁大學中文系畢業(yè)。 父親問她:"以后想干什么?" "我想當主持人。" 這個回答,父親并不意外,大女兒盧秀燕已經是記者了,盧秀芳想做的,跟姐姐不太一樣。 當時臺灣新聞界環(huán)境復雜,很多報道為了某些因素歪曲事實。她覺得,新聞就該是真實的,不能被任何東西帶偏。

她進了臺視,做《熱線追蹤》《從臺北看天下》的主播。 一個眷村長大的女孩,開始在鏡頭前說話。


2005年和平鴿飛越海峽2005年4月,一個消息傳來,連戰(zhàn)要訪問大陸。 央視和東森電視臺合作,全程報道,盧秀芳聽到這個消息,立刻報名。這次采訪對電視臺很重要,她主動請纓,臺里同意了。

臨行前,她很緊張。 父親已經過世多年,她記得他說過的話:"那是我的家鄉(xiāng),也是你的家鄉(xiāng)。"現(xiàn)在,她終于要去看看了。 飛機降落北京機場那一刻,她心里五味雜陳。 她準備了兩只和平鴿胸針。 一只自己戴著,另一只要送給央視主持人白巖松,這個細節(jié),她想了很久。和平鴿代表什么,不用多說。 直播那天,盧秀芳走進央視演播廳。 她是第一個進央視直播間的臺灣新聞人。

白巖松看到她胸前的和平鴿,盧秀芳把另一只遞給他,白巖松笑了,接過來貼在手上。鏡頭前,兩個人什么都沒說,觀眾都懂了。 那場直播,兩岸都在看。 大陸觀眾好奇:"這個主持人是誰?怎么沒見過?" 臺灣觀眾驚訝:"原來大陸是這樣的。" 盧秀芳跟著連戰(zhàn)訪問團,走過北京、上海,她的報道很平實,沒有煽情,沒有夸張。她讓臺灣觀眾第一次通過兩岸媒體合作,看到真實的大陸。 兩個月后,白巖松去了臺灣。

盧秀芳陪同,錄制《巖松看臺灣》。白巖松采訪了柏楊、宋楚瑜、侯孝賢、余光中這些人。節(jié)目里,臺北101大樓、鄧麗君墓、夜市小吃,都進了鏡頭。 "白貓芳熊"組合,就這么出名了。

鏡頭里的大陸脈動2005年10月,神舟六號發(fā)射,盧秀芳又來了。 這次,她進了酒泉衛(wèi)星發(fā)射中心,第一個進這里的臺灣主持人,她和白巖松一起,連續(xù)五天直播。品嘗太空食品,參觀發(fā)射指揮中心,解說整個過程。

10月12號早上9點,實況轉播。 臺灣收視率第一。 盧秀芳后來接受采訪時說:"臺灣民眾反應超出預期。"特別是孩子們,眼睛里有光。他們問東問西,對太空產生了興趣,有個小朋友說:"我以后也想當航天員。" 離開前,盧秀芳跟央視說:"神舟七號,我還要來。" 她是認真的。 2006年1月,四川臥龍。 大陸要挑選贈臺大熊貓,盧秀芳去現(xiàn)場報道,她蹲在熊貓館外面,對著鏡頭介紹每只熊貓的習性。畫面很生動,沒有官話,就像在跟朋友聊天。 臺灣觀眾看完,心都軟了。

6月,青藏鐵路通車。 盧秀芳帶著五個同事,從格爾木出發(fā)。 20多天,一路到拉薩,高原反應、設備故障、天氣變化,什么都遇到了。她在車上寫稿,對著雪山拍素材,臺灣觀眾跟著她的鏡頭,看到了青藏高原。 有人說:"原來大陸這么大。" 有人說:"原來高原是這樣的。" 盧秀芳從不夸張,也不貶低,她只是把看到的拍下來,把想說的說出來。2013年,她和王津元、曹景行一起,主持中天電視和東方衛(wèi)視合作的《雙城記》,連線節(jié)目,聊兩岸話題。

宋楚瑜訪問大陸,還是她全程報道。 收視率又是第一。 2005年,她被評為"中國傳媒年度十大人物",這個榮譽,對臺灣主持人來說,很罕見。

2019年熒幕前的家族告白2019年12月,"遷臺歷史記憶兩岸四城巡展"節(jié)目。 盧秀芳第一次公開說出父親的經歷。

"我父親是志愿軍,參加過抗美援朝,如果他還活著,肯定會為這個時代感到驕傲。" 這話說出來,很多人沉默了。 志愿軍怎么會去臺灣? 答案,藏在1953年。 長津湖戰(zhàn)役后,盧會亭負傷被俘,戰(zhàn)俘營在巨濟島和濟州島。1951年開始,臺灣特務混進去,偽裝成志愿軍,建立所謂的"管理隊"。 想回大陸的戰(zhàn)士,會遭到監(jiān)禁、酷刑、威脅。 1952年,美軍大規(guī)模"甄別",不愿去臺灣的,斷糧斷藥,傷病員大批死亡。有些戰(zhàn)士被迫在身上刺字,污蔑祖國,特務許諾去臺灣能分地、當官。 出身窮苦的戰(zhàn)士,開始動搖。

有些人怕帶著污名回國,只能選擇臺灣。 1953年,兩萬多戰(zhàn)俘,只有6000多人堅持回大陸,剩下一萬多人,上了去臺灣的船。 盧會亭就在那艘船上。 船到臺灣,所有人都傻了。 哪有什么"天堂"? 簡陋的難民營,破爛的房子,微薄的補貼,之前吹得天花亂墜的美好生活,全是騙局。 木已成舟。 盧會亭在基隆眷村安了家,他從沒后悔參加抗美援朝,那是他一生最光榮的經歷。小村子里,住著很多像他一樣的人,來自五湖四海,操著不同方言,聚在一起回憶戰(zhàn)爭,聊起故鄉(xiāng)。

女兒們就在這樣的氛圍里長大。 盧秀芳說出父親的故事后,有人罵她。 說她是"紅統(tǒng)",說她背叛臺灣。 她不在乎。 "我是抗美援朝戰(zhàn)士的女兒,我不可能背叛我的祖國、背叛我的父親。" 這話,擲地有聲。 她繼續(xù)做她的新聞。2006年青藏鐵路通車,她去了;2008年北京奧運會,她去了;臺灣受災時大陸派救援隊,她跟蹤報道。 她從不在大陸說一套,回臺灣說另一套。 這讓她在大陸很受歡迎,在臺灣也有人罵,她說:"我有責任說真話,有義務回應大家的期待。" 2024年12月26日,盧秀芳接任中視董事長兼總經理。

新聞女王,走到了新崗位。 她的姐姐盧秀燕,是臺中市市長,六屆民意代表,兩個女兒,都在各自領域堅持著什么。 父親盧會亭,如果還活著,會怎么想? 他參加抗美援朝,保家衛(wèi)國,被俘后去了臺灣,在眷村度過余生。臨終前,他有沒有想過,兩個女兒會用這樣的方式,完成他未竟的心愿? 一場戰(zhàn)爭,一批戰(zhàn)俘,一個眷村,一家人的故事。它們交織在一起,構成了兩岸關系最復雜、最真實的底色。 盧秀芳的選擇,某種程度上,是父親的延續(xù)。 不是政治表態(tài),不是立場站隊,是血脈里的認同,是成長中的記憶,是職業(yè)上的堅守。 2019年那句"我父親是志愿軍",不是秘密,是宣告。

她在告訴所有人,我知道自己是誰,我知道自己從哪里來。 這比任何表態(tài),都更有力量。 參考資料: 中國中央電視臺新聞頻道《新聞會客廳》2005年10月專訪盧秀芳報道 百度百科"盧秀芳"詞條及維基百科相關資料 人民網、新華網等官媒關于2005年連戰(zhàn)訪問大陸及兩岸媒體合作的系列報道